近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的“全国政法综治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评审结果正式出炉。腾讯与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腾讯&国双微信法院方案”荣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十大解决方案奖,加速了“智慧法院”的落地进程。
智讼微诉,一个小程序解决“诉累”
官司缠身,总让人焦头烂额。有时候事情并不繁琐,但长途跋涉造成的“诉累”,也经常会使当事人心力交瘁。
为降低诉讼过程的“诉累”,打破诉讼过程中的单一文字沟通形式,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国双联合腾讯云打造了基于微信小程序,并实现了包括诉前引导、在线立案、远程庭审、送达签收等诉讼全流程功能的移动诉讼服务平台。
目前,基于腾讯云基础能力的多个司法类小程序已经上线,包括“宁波移动微法院”、“智讼微诉”等。
此次获奖的“腾讯&国双微信法院”使用过程操作也十分简便,小程序首页分布有调解、立案、缴费、庭审直播等各项入口。
案例查询、知识推送,可提供全程的知识服务,支持当事人在诉前通过输入关键词或口语化案情描述查询类案,预判案件结果,并推送匹配的法律知识。
立案申请、多元纠纷申请,提供当事人通过微信完成立案及调解申请提交操作,支持对立案信息填写及材料上传功能,利用腾讯云的小程序音视频技术,支持双方当事人利用小程序的微诉平台完成多人在线调解。
微信送达签收,能够实现当事人实时接收案件待办消息通知,提供当事人通过微信完成送达文书签收,支持对当事人签收操作全程记录,包括已读信息、签收信息,自动形成签收回执。
另外,微信举证质证,可提供当事人进行举证及质证,支持通过微诉平台对证据材料进行补充提交及证据质证,提供各方参与人对提交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等质证意见;视频对话、庭审功能,支持法官、调解员与诉讼参与人进行多方视频通话及微信视频庭审,提供语音转写、证据材料查看及证据共享、法官庭审控制等基本功能,可通过微信送达方式当事人完成对庭审笔录签收。
让信息多跑路,提速、增效
目前,基于腾讯云小程序音视频能力的微法院在宁波移动微法院、北京四中院、天津铁路运输法院得到应用。今年3月,北京首例用掌上智慧法院远程调解的刑事案件在北京四中院顺利解决,加速了“智慧法院”的发展落地。
据了解,在北京四中院首例用掌上智慧法院远程调解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母亲已经年过八十,且其他亲属均居住在河南。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北京四中院运用掌上智慧法院平台,对被告人故意伤害案的民事赔偿事项,组织原告人家属和被告人代理人进行了庭前调解。身在北京法庭的法官与远在河南的原告人及律师,以及正在外地出差的被告人代理律师,通过手机远程音视频连线,同步开展了调解对话。
最终该案件于3月底双方达成和解。并且双方都对智慧法院的便民、高效给予高度认可,并对法官的司法为民表示感谢。
双方第一次调解,远程连线持续一个小时,时长不足往返北京路途时间的五分之一,后又经过多次调解才达成和解。假使每次都往返北京,不仅仅造成了双方时间、金钱上的浪费,更拉低的法院的效率。
除了北京四中院的案例以外,今年四月份,“腾讯&宁波移动微法院实验基地”揭牌,“微法院”在宁波中院正式落地试点。数据显示,在试运行三个月的时间内,宁波两级法院仅登记的使用小程序开庭次数就已达298次。
“微法院”的推出,进一步简化了诉讼的流程,通过小程序解决诉讼的难题,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腾讯云生态支撑,打造“智慧法院”服务标杆
本次,“腾讯&国双微信法院方案”的应用落地以及荣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十大解决方案奖,正是腾讯云以及腾讯生态背后的技术支持。
在入口段方面,腾讯云打通了微信生态,连接了10亿微信活跃用户与12万员额法官,通过微信小程序音视频能力,支持微信小程序与android、ios、pc、web主流平台互通。满足了法院场景多终端接入,以及跨平台音视频连接的需要。
同时,依靠腾讯云技术支持,小程序实现了端到端延时小于400ms,抗800ms的网络抖动、抗30%网络丢包、自适应网络变化,以及智能无回声降噪处理,可满足远程庭审对于实时通话低延时、连贯性的要求。
另外,基于腾讯优图实验室自研的世界领先的ocr、视频活体检测、人脸比对技术,可秒级确认用户的身份是否真实有效,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视频人脸核身服务,能有效抵挡照片、视频、静态3d模型的攻击。
除此之外,在移动端语音识别方面,凭借腾讯社交数据大平台的支撑,具备有竞争力的识别准确率。同时,结合覆盖十个垂直领域的超大规模语言模型,构建专业法务领域定制化引擎,可有效应对法律专业术语,为法院场景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基于小程序音视频能力的“腾讯&国双微信法院方案”能够获奖,是腾讯云音视频能力的以及腾讯云生态进一步发展落地的成果。未来,云计算将会在多场景化应用中实现桥梁作用。随着腾讯云音视频能力以及t-rtc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势必将加速“智慧法院”的推进和落地。